【遁的成语有哪些】在汉语中,“遁”字常用来表示“逃避、躲藏、隐退”等含义,常见于一些成语中。这些成语不仅体现了“遁”的意义,也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。以下是一些与“遁”相关的常见成语,并以表格形式进行总结。
一、
“遁”在成语中多用于表达逃避现实、隐退或避开某种困境的行为。这些成语往往带有哲理色彩,反映了古人面对困境时的态度和智慧。无论是“遁世无闷”还是“遁形匿迹”,都体现了对人生选择的不同理解。掌握这些成语不仅能丰富语言表达,还能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中的处世哲学。
二、相关成语表格
成语 | 拼音 | 含义 | 出处/用法 |
遁世无闷 | dùn shì wú mèn | 指隐居避世,不为世俗烦恼 | 《易·大过》:“君子以晦养德。” |
遁形匿迹 | dùn xíng nì jì | 躲藏起来,不露踪迹 | 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:“遁形匿迹,以避其害。” |
退避三舍 | tuì bì sān shě | 比喻让步或避免冲突 | 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 |
逃遁无门 | táo dùn wú mén | 无路可逃,陷入绝境 | 现代常用语 |
望风而遁 | wàng fēng ér dùn | 看到对方气势强盛就逃跑 | 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 |
亡命之徒 | wáng mìng zhī tú | 指逃亡的人 | 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 |
东躲西藏 | dōng duǒ xī cáng | 四处躲藏 | 现代常用语 |
避世绝俗 | bì shì jué sú | 隐居避世,远离尘世 | 古代文人常用语 |
以上成语中,“遁”字均与“逃避、隐退”相关,但具体语境和用法各有不同。了解这些成语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汉语的文化内涵和表达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