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> 速报 > 学识问答 >

感遇张九龄古诗解释

2025-07-26 16:03:51

问题描述:

感遇张九龄古诗解释,这个怎么解决啊?求快回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7-26 16:03:51

感遇张九龄古诗解释】唐代诗人张九龄的《感遇》是一组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五言古诗,共十二首。这些诗作多以自然景物为引子,借景抒情,表达诗人对人生、仕途、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,同时也寄托了他对国家命运和个人操守的关注。以下是对《感遇》中部分诗作的总结与解释。

一、

《感遇》是张九龄在贬谪期间所作,情感深沉,语言质朴,风格清雅。诗中常以“兰桂”“松柏”等高洁之物自喻,表达自己不随波逐流、坚守节操的志向。同时,也反映了他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。

二、主要诗作及解释(摘要)

诗题 内容概要 主题思想
《感遇·其一》 “兰叶春葳蕤,桂华秋皎洁。” 以兰桂喻君子,强调内在修养的重要性。 强调品德修养高于外在表现,提倡内在美。
《感遇·其二》 “孤鸿海上来,池潢不敢顾。” 借孤鸿比喻自己处境艰难,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。 表达对权势的不屑与对自我操守的坚持。
《感遇·其三》 “草木有本心,何求美人折?” 说明事物自有其本质,无需刻意迎合。 反映诗人不慕荣利、保持本真的态度。
《感遇·其七》 “江南无所有,聊赠一枝春。” 用自然之物表达友情与思念。 表达对友人的关怀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《感遇·其十》 “幽人归独卧,梦里相寻觅。” 描写孤独中的思绪与回忆。 抒发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与内心孤独。

三、艺术特色总结

- 借物抒情:张九龄善于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情感,使诗歌富有象征意义。

- 语言简练:诗句简洁明快,不事雕琢,却意境深远。

- 情感真挚:全诗情感真挚,体现出诗人对人生、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。

- 哲理深厚:诗中蕴含着儒家思想,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。

四、结语

张九龄的《感遇》不仅是一组优秀的古诗作品,更是他人生观、价值观的集中体现。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,诗人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、对现实困境的反思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切。这些诗作至今仍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和审美价值。

  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

 
分享: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