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同日而语是什么意思】“同日而语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于表达两个事物或情况在性质、程度或价值上存在明显差异,不能放在同一时间或同一条线上进行比较。这个成语通常带有否定的语气,强调两者之间不可相提并论。
一、成语解析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同日而语 |
拼音 | tóng rì ér yǔ |
出处 | 《战国策·齐策一》:“夫子之言,虽未尽善,然其理可通也。若以今日之言,与昔时之语同日而语,则是泥古而不达今。” |
释义 | 把不同时间或不同性质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较,认为它们具有可比性。 |
用法 | 多用于否定句中,表示两者不可相提并论。 |
近义词 | 不可同日而语、不可相比 |
反义词 | 相提并论、等量齐观 |
二、使用场景举例
场景 | 示例句子 | 说明 |
对比历史与现代 | “他现在的成就,和古人相比,真是不可同日而语。” | 表示古今差距大,不能简单对比。 |
评价技术发展 | “现在的科技水平,和几十年前相比,简直是不可同日而语。” | 强调技术进步巨大。 |
描述个人成长 | “他现在的能力,和刚入职时相比,已不可同日而语。” | 表示个人能力有了显著提升。 |
三、常见误用
虽然“同日而语”常用于否定语境,但有时人们会误用为“可以同日而语”,即认为两者可以相提并论。这种用法是不正确的。
- 错误用法:“他们俩的情况完全可以同日而语。”
- 正确用法:“他们俩的情况,根本不可同日而语。”
四、总结
“同日而语”是一个典型的汉语成语,用来强调两个事物在时间、性质或价值上的差异,不能简单地放在一起比较。它多用于书面语和正式场合,尤其在表达对事物发展、变化或对比时非常常见。正确理解并使用这一成语,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逻辑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