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一柱擎天意思是什么】“一柱擎天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一个人或一个组织在关键时刻能够支撑大局、独当一面。这个成语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,还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在困难时期表现出坚强意志和领导能力的人。
一、成语释义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一柱擎天 |
拼音 | yī zhù qíng tiān |
出处 | 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:“一柱擎天,万夫莫敌。” |
含义 | 比喻一个人或事物在危难时刻起到关键作用,支撑全局。 |
用法 | 多用于形容人物的担当精神或重大事件中的重要作用。 |
近义词 | 中流砥柱、力挽狂澜、顶天立地 |
反义词 | 无能为力、不堪重负、摇摇欲坠 |
二、成语来源与演变
“一柱擎天”最早出自《后汉书》,原意是比喻像一根柱子撑起整个天空,形象地表达了支撑巨大压力的能力。后来,这个成语逐渐被引申为对个人或团体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、承担责任的高度赞扬。
在古代文学中,“一柱擎天”常用来形容忠臣良将、英雄豪杰等,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,力挽狂澜。现代则更多用于表彰在社会、企业、家庭等不同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人物。
三、使用场景举例
场景 | 应用示例 |
个人事迹 | 在公司面临危机时,他主动承担责任,成为团队的核心支柱,堪称“一柱擎天”。 |
国家大事 | 在国家遭遇自然灾害时,政府迅速反应,有效应对,展现了“一柱擎天”的担当。 |
文学作品 | 小说中描写主角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,拯救众人于水火,正是“一柱擎天”的写照。 |
四、总结
“一柱擎天”不仅是一个富有画面感的成语,更是一种精神象征。它强调了在关键时刻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,适用于多种场合,既可用于赞美个人,也可用于描述组织或国家在困境中的表现。
通过了解这一成语的出处、含义及使用方式,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背后的文化价值,并在日常交流中灵活运用,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