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求成语猝不及防的意思】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,让人措手不及。成语“猝不及防”正是用来形容这种情况的。它常用于描述事情发生得非常突然,让人来不及做出反应。下面将对这一成语进行详细解释,并通过表格形式总结其含义、出处、用法及近义词等信息。
一、成语释义
成语:猝不及防
拼音:cù bù jí fáng
意思: 猝:突然;不及防:来不及防备。指事情发生得非常突然,让人来不及防备或应对。
使用场景: 多用于描述突发事件,如灾难、意外事故、突如其来的打击等。
二、成语出处
“猝不及防”最早见于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:“虽有智者,不能为谋;虽有勇者,不能为力;虽有信者,不能为德。此谓‘猝不及防’也。”
不过,现代常用版本多出自清代小说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:“这真是猝不及防,叫人措手不及。”
三、成语用法
- 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:
例句:敌人突袭,我军猝不及防,损失惨重。
例句:他因工作繁忙,猝不及防地被调往外地。
- 常与“措手不及”连用:
例句:事情来得太快,令人猝不及防,措手不及。
四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类别 | 词语 |
近义词 | 惊慌失措、出其不意、措手不及、突如其来 |
反义词 | 有备无患、从容不迫、未雨绸缪、防患未然 |
五、总结
“猝不及防”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,强调了突发情况带来的冲击力和不可预测性。在写作或口语中,合理运用该成语可以增强表达的感染力和准确性。了解其含义、出处及用法,有助于更好地掌握汉语文化中的表达方式。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猝不及防 |
拼音 | cù bù jí fáng |
含义 | 突然发生,来不及防备 |
出处 | 《左传》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 |
用法 | 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 |
近义词 | 惊慌失措、措手不及 |
反义词 | 有备无患、从容不迫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