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三字经三传者有公羊译文】《三字经》是中国古代启蒙教育的重要读物,内容简明扼要,涵盖历史、伦理、文化等多方面知识。其中“三传者,有公羊”一句出自《三字经》,是介绍中国古代经典文献的语句之一。以下是对这句话的总结与解析,并附表格说明其含义。
一、
“三传者,有公羊”出自《三字经》中的“经既明,方读子。五子者,有荀扬。文中子,及老庄。经子通,读诸史。考世系,知终始。自羲农,至黄帝。号三皇,居上世。唐有虞,号二帝。夏有禹,商有汤。周武王,称三王。三传者,有公羊。” 这里提到的“三传”指的是儒家经典的三种解释或注释方式,“公羊”则是其中一种重要的传注体系。
“三传”通常指《左氏传》、《公羊传》和《谷梁传》,它们是对《春秋》这部经典进行解释的三部著作,合称为“春秋三传”。而“公羊”即《公羊传》,是战国时期公羊高所著,主要从政治和道德的角度解读《春秋》。
因此,“三传者,有公羊”意为:关于《春秋》的三种传注中,有《公羊传》这一种。
二、表格解析
词语 | 含义 | 来源/背景 |
三传 | 指《左氏传》、《公羊传》、《谷梁传》三种对《春秋》的注释书 | 儒家经典注释体系 |
者 | 表示“……的” | 助词,用于连接名词与动词 |
有 | 表示存在或包含 | 动词,表示“有” |
公羊 | 指《公羊传》,战国时期公羊高所撰 | 春秋三传之一,侧重政治与道德阐释 |
三、补充说明
《公羊传》在汉代受到重视,尤其在董仲舒等人推动下成为官方学术的一部分。它强调“大一统”思想,主张以礼治国,对后世政治制度和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。相比之下,《左氏传》更注重史实记载,《谷梁传》则偏重于义理分析。
因此,“三传者,有公羊”不仅是对经典的介绍,也反映了当时学术流派的多样性和儒家思想的发展脉络。
四、结语
通过“三传者,有公羊”这句话,我们可以了解到《三字经》不仅在启蒙教育中起到重要作用,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。理解这些经典语句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与演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