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锱铢较量出处于哪里】“锱铢较量”是一个常见的成语,常用来形容对极小的利益或细节进行反复计较。但很多人并不清楚这个成语的出处和具体含义。下面将从成语的来源、含义及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。
一、成语“锱铢较量”的出处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锱铢较量 |
出处 | 《汉书·枚乘传》:“夫何细事之不足言,而锱铢较量之多也。” |
作者 | 司马迁(《汉书》为班固所著,但引用了枚乘原文) |
原意 | 形容对微小利益的过度计较 |
二、成语释义
“锱”和“铢”都是古代极小的重量单位,“锱”为一两的四分之一,“铢”为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。因此,“锱铢”合起来表示非常微小的数量。
“较量”则是指比较、争执、计算。所以“锱铢较量”原意是形容人对极小的利益或细微之处斤斤计较,不轻易放过。
三、成语的现代用法
在现代汉语中,“锱铢较量”多用于批评那些过于计较小事、不愿妥协的人,带有贬义色彩。常见于描述人际关系中的矛盾、商业谈判中的抠门行为等。
例如:
- 他在合同条款上锱铢较量,让人觉得他不够大气。
- 这个商人总是锱铢较量,几乎不给对方任何让步空间。
四、相关成语对比
成语 | 含义 | 与“锱铢较量”的关系 |
精打细算 | 合理安排开支 | 含有计算之意,但偏向正面 |
斤斤计较 | 对小事过分在意 | 与“锱铢较量”意思相近,均为贬义 |
贪得无厌 | 不满足于所得 | 强调贪心,程度更深 |
五、总结
“锱铢较量”出自《汉书》,原意是对极小利益的计较,现多用于批评他人过于计较细节、缺乏大度。它与“斤斤计较”意思相近,但更强调“微小”的特点。使用时需注意语境,避免误解其褒贬意义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的出处与用法,可继续关注相关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