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> 速报 > 学识问答 >

胸有成竹的典故出自哪里

2025-10-11 12:16:09

问题描述:

胸有成竹的典故出自哪里希望能解答下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10-11 12:16:09

胸有成竹的典故出自哪里】“胸有成竹”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成语,常用来形容人在做事情之前已经有了充分的准备和把握。这个成语背后有一个生动的历史故事,源自北宋时期著名文人苏轼的记载。

一、

“胸有成竹”最早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写的《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》。文中讲述了苏轼的朋友文同(字与可)擅长画竹,他每次作画前都会先在心中构思好竹子的姿态,因此画出来的竹子栩栩如生。苏轼在文中感叹:“故画竹,必先得成竹于胸中。”这句话后来被提炼为“胸有成竹”,成为人们表达“心中有数”的经典说法。

这一典故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艺术创作的深刻理解,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中重视“意在笔先”的艺术理念。

二、表格展示

项目 内容
成语名称 胸有成竹
出处 《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》
作者 苏轼(北宋)
典故来源 文同画竹前先在心中构思竹子的形象
原文出处 “故画竹,必先得成竹于胸中”
含义 指做事前已有充分准备和把握
文化意义 反映了“意在笔先”的艺术思想,强调心理准备的重要性

三、结语

“胸有成竹”不仅是一个成语,更是一种智慧的体现。它提醒我们在面对任何事情时,都应该提前做好准备,做到心中有数,这样才能从容应对,取得成功。这个典故至今仍被广泛引用,成为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
  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

 
分享:
最新文章